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草案提出,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,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,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,促进制造业朝高端、智能、绿色、服务方向发展,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。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,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,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加强质量品牌建设,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,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。
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草案提出,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,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,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,促进制造业朝高端、智能、绿色、服务方向发展,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。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,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,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加强质量品牌建设,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,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。
与此同时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,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。促进制造业升级。深入推进“中国制造+互联网”,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,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,启动工业强基、绿色制造、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。
去产能、全面提升绿色制造、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,这些都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。“不管是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发展,还是从过去的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,从过去的高消耗、高投入、高排放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,都属于转型升级的工作范畴。”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此前对媒体表示。他透露,未来几年工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节能技术改造,从投入方面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。
事实上,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,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工业,工业绿色发展是实现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重要途径之一。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必须补上绿色发展这块短板,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、物耗等生产成本,加快增加绿色产品供给,引导绿色消费。
需要指出的是,通过业界共同努力,我国工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初见成效。2014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.58%,水耗同比下降5.8%;“十二五”前四年能耗、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1%和31.9%,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重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30%以上。不过,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处于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实现制造业升级,建立绿色工厂,首先应该重视科技创新,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改来提升生产制造装备自动化及智能水平,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;其次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严厉查处高耗能、高污染的作坊式生产,防止一些地方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保护落后产能,严格控制污染排放;第三,加快建立绿色生产体系标准,逐步推行强制认证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明确提出,国家将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。聚焦重点区域,依托重点城市,选择重点行业,组织实施绿色制造试点示范。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,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理念,构建高效、清洁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。”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此前透露。他建议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,以标准为引领,以绿色产品、绿色工厂、绿色工业园区、绿色供应链为重点,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。